湖北日報訊 圖為:鐘祥市網格化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在實時監控城鄉社情。
  (記者 張鴻 視界網 趙雲福 攝)
  圖為:宣恩縣李家河鎮二虎寨村網格化管理綜合信息採集工作人員正在進行信息採集登記工作。(視界網 李以國 攝)
  我省立足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鞏固深化,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創新推動,“四化同步”發展的深度融合,三農工作的全面發展,在總結宜昌市城市網格化管理和鄂州市農村網格化管理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把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社會化服務作為第四輪“三萬”活動(“萬名幹部進萬村惠萬民”活動)的主題,將農村網格化建設與推進農村信息化、發展農村經濟、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相結合,積極拓展和延伸農村網格化管理的功能,著力推進黨務、政務、商務、農務、財務、法務、警務、醫務等“多務合一”,在解決聯繫群眾“最後一公里”、服務群眾“最後一步路”等問題上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向著服務到村頭、辦事不出村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小網格搭建了大平臺、發揮了大作用、展現了大作為。
  頂層設計 系統謀劃 全域建設
  省委、省政府將農村網格化建設作為第四輪“三萬”活動的首要任務、規定動作,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全面鋪開,強力推進。(一)頂層設計,高位推進。省委、省政府對開展好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高度重視,要求廣泛深入調研、科學制定“三萬”活動方案,省委常委會進行了專題研究;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三萬”活動動員會、工作推進會,對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落實;省委書記李鴻忠、省長王國生高度重視、高位推進,親自謀劃、親自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省委副書記張昌爾拿在手上抓,每位省領導都到聯繫點進行調研督辦,興辦實事。各級黨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成立強有力的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明確責任,健全機制,抓好落實。不少地方把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列入政府“十件實事”之一,作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來打造。全省上下營造了齊心協力、高位推進的強大氣場。(二)統一標準,全面鋪開。為規範全省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省直相關部門先後出台了《關於全省統籌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湖北省農村網格化管理建設標準》和《農村網格化管理實施細則》,對農村網格化建設的基本原則、目標任務、基本標準、功能作用、進度安排提出明確要求,對農村網格化管理的網格劃分、網格員隊伍選配、資源信息整合、應用平臺拓展等作出了具體安排。各地各部門按照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的統一標準及技術要求,因地制宜,靈活操作,規範實施,確保了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統一部署、有序推進、全面鋪開。在加強農村網格化管理平臺建設中,各地以市州為單位,開髮網格化管理和公共服務軟件系統,做到市、縣、鎮、村四級聯網運行,實現了“六到位”,即網格劃分到位、網格員隊伍選配到位、基礎信息採集到位、平臺硬件建設到位、網格員業務培訓到位、網格員為村民代辦服務到位。截至目前,全省共劃分網格13.84萬個,配置電腦2.85萬台,配備網格員13.85萬人,建立村級網格服務管理工作站2.5萬個,基本實現了農村網格化管理全覆蓋。(三)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在全省範圍推廣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點多、線長、面廣,工作頭緒多,建設任務重,資金需求大。各地通過大力推進服務場所、服務人員、運行資金、服務內容等多個方面的整合,全力攻堅,統籌推進。充分利用網絡進村及村便民服務中心平臺,有效整合人口信息、基層黨建、代辦服務、金融服務、醫療衛生、勞動就業、精準扶貧等平臺和信息,做到“一網打盡”,初步建成了集網格化管理、政務服務、便民服務、金融服務、醫療服務於一體的便民利民管理服務平臺,實現了服務群眾“一平臺”。通過聘用、向網格隊伍購買服務、由村幹部、退休教師、治保組長、大學生村官兼任網格員(網格管理員)等形式,實行一人多崗、一崗多責,集計生信息員、政策宣傳員、治安調解員、就業信息員、保潔監督員等“多員合一”,履行信息收集發佈、方針政策傳達、社情民意反饋、便民服務代辦、矛盾糾紛調解、社會穩定維護等職責。在資金籌措方面,各地採取財政獎補一點、項目整合一點、部門幫扶一點、社會融資一點、個人捐資一點、群眾投入一點等“多個一點”的辦法,共籌措資金11.7億元,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農村網格化建設的資金需求。
  (四)註重宣傳,典型引路。始終註意輿論宣傳和正面引導,積極借助各級各類媒體,對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進行全面宣傳和深度報道,引導社會各界關註。農民群眾對網格化管理經歷了從陌生、到瞭解、到接納、到認可、到歡迎的過程。同時,通過典型,將先進經驗推廣到全省。
  一網多用 效應疊加 作用巨大
  我們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以網格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為方向,健全基層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及時反映和協調人民群眾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的基本要求,不斷完善、豐富和拓展農村網格化管理平臺的內容和功能,初步建成了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社會治理在“格”中加強、矛盾糾紛在“格”中化解、便民服務在“格”中開展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小網格充滿大活力,發揮大作用,激發大變革。
  (一)小網格增進了大感情。在第四輪“三萬”活動中,省委、省政府號召並要求黨員幹部走進群眾訪民情,貼近實際辦實事,深入一線建網格。堅持前三輪“三萬”活動的有效做法,以增進感情為先、為重,繼續按照工作組駐村全覆蓋、機關幹部參與全覆蓋的“兩個全覆蓋”要求,從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抽調力量11萬餘人,組建8700多個工作組下沉到全省2.6萬多個行政村,參與配合全省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工作。廣大黨員幹部走訪在一線,吃住在農村,在解難題、辦實事過程中有力地促進了作風轉變,極大地增進了與農民群眾的感情。同時,全省13.85萬名網格員活躍在廣大農村地區,走訪民情、搜集民意、貼近民生,通過農村網格化管理平臺,及時將群眾的訴求和呼聲“自下而上”地傳遞給各級黨委政府和部門,使黨委政府科學決策、部門優化服務更具科學性、針對性、及時性,在黨和政府與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據不完全統計,全省通過農村網格化管理平臺,為群眾興辦實事111萬件,幫扶特殊人群22萬人次,關愛“三留守”人員54萬人次。(二)小網格推動了大改革。農村網格化管理推動了傳統的以政府為單一管理主體、以管控為主要目的的社會管理模式,向以黨委領導、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與自下而上社會自治良性互動、管理與服務相融合的多元治理模式的轉變,推動了農村社會管理科學化、有序化、精細化。網格已成為基層社會服務管理的“司令部”,加強平安建設的“集團軍”,群眾反映訴求和問題的“直通車”,排查矛盾隱患的“順風耳”,破解熱點難點問題的“專家團”。全省各地以網格化建設為平臺載體,積極探索實行網格在線行政審批、網格員代辦行政審批事項的審批制度改革,將涉及群眾生產生活的婚育證照、建房辦證等審批事項上傳到網格,按照“村級受理、網上辦理、全程代理、權力授理、審監分理”的模式,服務下沉,分層審批,及時辦理群眾各類服務事項,極大地精簡了辦事流程,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三)小網格提升了大服務。在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管理平臺對接連通後,各地緊緊圍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和群眾的迫切期望,將基層黨務、政務、商務、農務、財務、法務、警務、醫務等社會信息和網絡資源,與網格化管理平臺對接、相融。借助信息高速公路,農村網格化建設實現了“群眾動嘴、數據跑路”,廣大群眾只要進一扇門,找一個人,就會辦成想要辦的事情,解決了基層黨組織功能弱化、基層公共服務“最後一公里”不暢通等問題。全省推進網格化管理工作以來,共為群眾提供服務170萬人次,為群眾辦理各種事務近200萬件,採集上報情報信息55萬多條,網格化管理平臺的服務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四)小網格連通了大市場。在拓展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功能的實踐中,不少地方針對網格化連通網絡平臺快捷便利的優勢,積極開展農業科技、農產品供求信息、農產品質量安全進網格連網絡等活動,探索通過網格鏈接網絡等方式,建立物資集中採購、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農產品網上銷售等信息渠道,積極推進城鄉信息互聯互通,著力改變農村信息“孤島”的現實,進一步拉進了農民與市場的距離。宜昌市紅花套鎮圍繞柑橘這一主導產業,通過網格員發佈網上銷售信息,引來東北客商收購柑橘2100萬斤,拉動300個勞力季節性就業、增加勞務收入600多萬元,解決了農民物資產品“難買”和農產品“難賣”的問題。(五)小網格促進了大穩定。通過農村網格化管理,使全省的社會治安和綜合治理等任務細化到每個網格,責任到每個網格員,實現了矛盾在第一時間發現、糾紛在第一時間化解、治安在第一時間督辦,特殊人群在網格中動態監管、適時關愛,“積小安為大安”,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開出了一劑良方。近一年來,通過網格化管理,全省共排查矛盾糾紛14萬多件,調處矛盾糾紛12萬多件,預防“民轉刑”案件4000多件,預防越級上訪5000多件,預防群體性上訪2000多件,排查治安隱患1.6萬多個,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立足長效 形成常態 意義深遠
  從我省實踐來看,推進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代表了信息化發展的新趨勢,順應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新期待,適應了改革發展的新要求,為探索現代治理方式、提升基層公共服務水平、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進程,積累了有效經驗,獲得了一些有益啟示。
  (一)農村網格化管理是踐行群眾路線的有效載體。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多次強調,廣大幹部要多沉下身子、走近群眾,同他們身挨身坐、心貼心聊。我省把幹部下基層,推進農村網格化管理作為為群眾辦實事的首要任務,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載體,要求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宗旨意識,深入基層走訪群眾,為群眾排憂解難、興辦實事。廣大農民群眾得到了網格化建設帶來的實惠,對黨和政府更加擁護;廣大黨員幹部在工作中轉變作風,既創新了群眾工作方式方法,又深化和豐富了教育實踐活動的內涵。
  (二)農村網格化管理是加強三農工作的有效抓手。廣大黨員幹部及農村網格員借助農村網格化建設機會,深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零距離”接觸,調查瞭解農業、農村、農民實情,進一步增強了各級幹部對三農工作“首位度”的認識,在全省上下形成了“關註農村、支持農業、幫扶農民”的重農強農惠農濃厚氛圍。特別是通過農村網格化管理平臺的應用,打通了三農與市場之間的壁壘,發揮了網格化服務三農發展的重要作用,方便了農產品安全生產及監管,提高了農產品效益,帶動了農民增收,為農村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
  (三)農村網格化管理是促進城鄉統籌的有效平臺。城鄉統籌發展,重點在農村,難點在農村,短腿在農村。我省把農村網格化建設和管理作為推進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的重要工作,堅持服務資源大整合、網格管理全覆蓋、工作支撐信息化,實現了以網格化引領城鄉信息連通、市場連接、公共服務均衡的目的,形成了“城鄉一體、全域覆蓋”的網格化管理格局,促進了“四化同步”的深度融合,架起了城市與農村、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橋梁和紐帶,有效促進了城鄉一體化發展。
  (四)農村網格化管理是深化農村改革的有效途徑。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變化,農業生產進入高成本、高風險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的“雙高雙緊”階段,農村社會進入加速城鄉一體化新階段,農村改革進入城鄉聯動、深度改革新階段,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活力,是三農工作的重大任務。我省通過建設農村網格化管理應用平臺,積極探索改革行政審批事項、優化基層公共服務的新舉措,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符合廣大農民群眾要求,符合“小政府大服務”的改革方向,為深化農村改革做出了有益的嘗試。
  (五)農村網格化管理是提升農村社會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作為農業大省,湖北農業人口比重較高,農村問題複雜,社會管理難度很大,尤其是農村“三留守”帶來的系列問題。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經濟社會加快轉型,農村社會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面臨許多新任務新挑戰。通過農村網格化管理,使農村各種矛盾糾紛及時調解,各種安全隱患及時化解,特殊群體得到有效關懷關愛,實現了農村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
  供稿:省委財經辦(省委農辦)
  (原標題:圖文:小網格 大作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acmdixmwa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